手機:18998136938
郵編:516007
Q Q: 981353873
地址:惠州市河南岸演達大道7號五星(大廈)國墅園716號
散文 周後運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2021年的金秋時節,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在豐收節來臨之際,我終於下定決心,推開案頭堆積的工作,打算沿著粵湘古道,走進鄉村振興的最前沿,體味碩果飄香。
向家村的風景
正當我收拾行囊,準備出發的時候,接到家鄉的邀請函,邀請我以邵陽(惠州)專家顧問組秘書長的身份,參加“魏源經世致用視野下的鄉村振興”主題讀書會,參會的地方就在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向家村。
2021年9月11日,石頭記銀花社暨“魏源與經世致用”主題讀書會在魏源故裏湖南隆回舉行,中共隆回縣委書記劉軍在開幕式上致辭。
看著微信中設計精美的邀請函和活動議程,我不禁思緒萬千。童年時我曾和父親一起,去過向家村,當時是臘月,寒意料峭。向家村山環水繞,峰巒疊嶂,十分秀麗,我們沿著仄徑蜿蜒的村道,背著行囊,走街串巷,累出一身的汗。當時村民的生活雖然很貧窮,但是大家都非常淳樸熱情,紛紛拿出老臘肉和米酒,款待我們兩父子倆。大約盤桓了三四天,我們才離開村子。時至今日,想起他們我心中依然十分溫暖。但是現在看著邀請函上向家村那雄偉的文化廣場,精美的村居民宿,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幾十年前我曾去過的向家村。
這些年雖然旅居南粵惠州,但是對家鄉我依然充滿情感,為了研究湖湘文化,我先後完成了《護國將軍蔡鍔》《儒將蔡鍔》《開國少將袁也烈》等長篇曆史小說。寫蔡鍔和袁也烈時,在追溯他們思想源頭的時候,我總會找到魏源。魏源是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出生於湖南邵陽隆回縣,和我的老家洞口黃橋相距不遠。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第一人。
魏源的思想,上承王夫之,下啟近代化。他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誌。在他之後,陶澍、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蔡鍔及毛澤東主席等湖湘子弟,前赴後繼,最終實現了魏源的“經世”夢想,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和身居住南粵,在深圳特區報工作的鄉友吳劍林一道,從溫暖的東江之畔出發,一路向北,跨越連綿的山脈,走進稻浪千重的村裏,感受著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終於在9月11日,來到了此行的落腳點--向家村。步入村子,猛然間,我仿佛走進了夢幻世界。林蔭小道,喜鵲成群,一股細風夾雜著草木撲鼻的清香,柔軟地拂過臉頰,十分親切。抬眼望去,大團的雲朵仿佛掛在了翠綠的樹枝上,正隨著微風輕輕晃動。煥然一新的文化廣場,幹淨整齊,彩帶飄揚,讓人賞心悅目。
看著群山和古木,我知道這就是我熟悉的向家村,看著煥然一新的房舎和廣場,我又覺得這是新時代的向家村。行走在向家村,心情是美好的,希望是熱烈的。參觀完村子之後,我們在向家村牛天嶺農家樂大廳,品嚐了地道的隆回美食,那晶瑩剔透的臘肉,醇香四溢的米酒,再次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沒錯,這裏就是向家村,當年我和父親一起來過的向家村。
石頭記銀花社暨“魏源與經世致用”主題讀書會活動,來自省內外100多名魏源研究愛好者參會,大會聚焦“魏源經世致用視野下的鄉村振興”,結合隆回縣“舉魏源旗、打花瑤牌、掘灘頭寶、亮向家村、建美麗城”的產業布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和分享。
下午,來自省內外100多位從事學術和鄉村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圍繞“魏源經世致用視野下的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我們都知道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但是這次外交學院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袁南生卻獨辟蹊徑,以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學術積累,用世界眼光對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主題進行了延伸,他以魏源“師夷長技不僅僅以製夷”為題,結合自己豐富的外交實踐,認為鄉村振興要站在“悉夷”的高處、想在“師夷”的大處、幹在“款夷”的實處,以國際思維看待當下的鄉村振興。袁老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我這個熱愛魏源,研究魏源的後輩,讓我不禁耳目一新,對鄉村振興也有了新的認識。
本文作者周後運應邀出席石頭記銀花社暨“魏源與經世致用”主題讀書會活動與著名學者,外交學院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袁南生(左)合影留念。
袁老學識淵博,才情四溢,在作“師夷長技不僅僅以製夷”的主題演講之餘,他還寫詞《臨江仙》兩首:其一“良友交心牽國夢,書叢勝似花叢。連橫合縱笑談中。傾情追旭日,策馬任春風。 霸得蠻來真赤子,湖湘多少英雄。悉夷啟智見真功。長吟明月下,還醉大江東。”其二“自古瀟湘多國士,奇文千載流芳。儒林盛會聚思囊。讀書破萬卷,齎誌傲三江。 掩卷沉思猶自悟,源頭活水縈香。先賢後學共滄桑。石頭邀皓月,盛世沐華陽。”是啊,思想的力量是偉大的,自魏源以後“湖湘多少英雄”,拋頭顱灑熱血,冒著槍林彈雨,追尋真理,摧枯拉朽,為的不就是眼前這盛世榮光嗎?他們是湖湘文化的巨子,也是真正的國士。
本文作者周後運(左二)應邀出席石頭記銀花社暨“魏源與經世致用”主題讀書會活動與嶽麓書社原社長、《魏源全集》主編夏劍欽(右二)、湖南日報社邵陽分社社長蔣劍平(左一)及中共隆回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陳代林(右一)參觀湘窖洞藏山莊合影留念。
本文作者周後運(右二)與中共邵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文國(左一)、大祥區政協黨組書記李江暉(左二)、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吳劍林(右一)出席活動,參觀向家村生態園合影。
此外,參會的專家學者還從“魏源與晚清湖湘經世思潮”“魏源愛國思想的三次飛躍”“還原一個真實的魏源”“睜眼看世界,開創魏源研究新格局”等為主題,別開生麵地講述了魏源思想與當下鄉村振興之間的關係和作用。在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向長江,企業家楊華牛,學者王安中等圍繞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企業責任,對魏源思想在向家的實踐作了深入探討,認為經世致用思想的精髓,就是一個實幹,不來虛的,“實幹幹出一個新向家”。在他們的身上,我也看到魏源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本文作者周後運應邀出席活動並與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湖南華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向長江(左)合影留念。
結束了向家村之行,已經快到中秋了,我回到了家鄉,看望年邁的母親,爾後匆匆返程。回到南粵後,我伏案沉思,到底是什麽讓向家村這樣一個地處深山僻壤的窮困鄉村,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裏變成小康村和富裕村?我不禁想起習總書記那句經典論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湖湘子弟發揚魏源的“經世”思想,繼承先輩的紅色精神,才使得這裏“敢教日月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