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8998136938
郵編:516007
Q Q: 981353873
地址:惠州市河南岸演達大道7號五星(大廈)國墅園716號
上圖為:7月2日由惠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惠州市作家協會、《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惠州市閱客文學院主辦,廣東閱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鄉土文心 東江風流 —吳振堯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惠州舉行,惠州市老領導肖紅參加,活動由惠州市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雪弟同誌主持
原惠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市小說學會會長吳振堯贈我一本磚頭厚的長篇小說《南風薰》(近63萬字),並囑“雅正”。當我用12天讀完了這部煌煌大著時,吳振堯當即請我寫點評論,我不是評論家,隻能從同是長篇小說作家的角度寫點讀後淺見了。
一、《南風薰》是一部敘寫改革開放後東江流域農村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
《南風薰》這書名,出自《孔子家語》:“昔者舜彈玉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唯修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講述百姓生存、國家興亡之道的,這部書也是宏大敘事了。敘寫跨越的曆史空間四十多年,涉及東江鎮各村各姓經濟、文化、生活各種事件,方方麵麵,形形色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農村改變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集體經濟形式,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一些地方,一些弊端也出現了,如:戶與戶爭奪土地、山林權益,互相損害,農民之間不夠團結、和諧;宗族勢力抬頭,披著村黨組織、村委會的外衣發號施令,魚肉鄉民,黨的基層政權力量弱化;以戶為經營單位,生產力水平不高,難以適應農業發展戰略需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東江村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不可避免地存在上述情況。書中主人公吳建設團結帶領東江村農民,用黨的富民政策、國家法律去改變這一切,戰勝邪惡、落後勢力,前進在逐步富裕的大道上。《南風薰》就是這樣一部反映這一曆史時期東江村巨變過程的長篇小說。
上圖為:7月2日由惠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惠州市作家協會、《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惠州市閱客文學院主辦,廣東閱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鄉土文心 東江風流 —吳振堯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惠州舉行,惠州市老領導肖紅參加,活動由惠州市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雪弟同誌主持
二、作者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描繪了農村體製改變後,農民之間的矛盾爭鬥,這些矛盾、爭鬥,製約了農民建設新農村,過上好日子。《南風薰》一開篇就告訴人們,東江村是個擁有五千多人的大村,村中有吳、王、張、梁、莊、宋、賴七個姓氏的人家。作者對各姓氏勢力的人物作了詳細的交待,分析,尤其是姓氏之間的聯係,比如宋作軍是吳海棠的大徒弟,是宋氏家族狗頭軍師的角色,張家主心骨是老支書張國養,張國養的二弟是縣公安局局長,吳海棠、吳建設一家及後來的姻親張國養的勢力略強過對立方宋作英、宋作軍的勢力,在這種勢態下,雙方聯合其它姓氏勢力開展了明爭暗鬥。讀者看慣了唐詩宋詞裏的鄉村,聽慣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對作者描繪的農村宗族爭鬥圖會有所不適,但我要說,那是真實的場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曾以政法工作組公安幹警的身份去下鄉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見多了農村體製改變後出現的弊端,農村中瓜分集體財產,把承包責任田當成私有土地,占用水田做屋,為爭田地、爭農田用水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說他人建屋高過己屋,擋了風水,引起宗族械鬥的事都不少。
吳建設沒有考上大學,在家幹活時,也被宋偉明、宋作春、宋作軍用計奪走澆水灌地機會。吳建設的香茹棚被人暗中破壞,菌種、菌袋無法補救,報案也無結果。養雞場被人扔進發瘟雞去,傳染到六千隻小雞死光。宗族鬥爭葬送了吳建設與莊惠敏的愛情,小小的東江村也上演了一場政治婚姻的鬧劇,吳海棠為了與張國養結成勢力聯盟,讓吳建設與張曉蘭定親。
吳海棠、宋作英還有其他宗族勢力,為村委會選舉大打群架,村的政治鬥爭錯綜複雜,在這種情況,農民還怎麽能安居樂業,發展經濟?吳建設參軍在外,也被宋偉明寫信給部隊陷害,說吳建設有男女關係問題,導致吳建設不能提幹。
三、吳建設是改變農村現狀,振興鄉村的典型人物。吳建設有曲折的人生經曆、艱難的成長過程,進城謀生、兩次入伍、退伍後經商致富。他熱愛家鄉,沒有掠奪家鄉財富的念頭,向家鄉捐款一千萬元,修路、建學校,放著坦蕩的仕途不走,為了帶領鄉親走致富路,他參加村委會選舉,競選村委會主任。競選時,作為對立麵的宋作英、宋偉明壞事做盡,手段用盡,爭奪村主任的職務,連色情誣陷手段都對吳建設使用,吳建設好像《競選州長》中的馬克吐溫一樣,遭到無端陷害。吳建設當選村委會主任,結束了東江村各姓氏之間的大混亂爭鬥局麵,但小的爭鬥還暗流湧動。吳建設上有原是部隊老領導的縣委書記肖粵軍等人的支持,在鎮裏有莊惠敏副鎮長的同心協力,他搞土地流轉,發展高效益農業,在東江村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土地流轉,沒有改變土地的集體所有屬性,農民可以在使用土地的公司上班,取得勞動報酬,土地的產出、銷售由公司負責。
吳建設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相當於農民把土地再次轉包給吳建設的集團公司使用、經營,雙方共同享有經營產生的成果。他首先說服了他父親、叔叔等人,對反對他搞土地流轉的人,聯合所有支持他的人做思想工作。吳建設對土地流轉的政策、法律有深刻的理解,理論水平很高,他理論聯係實際,把土地流轉的路走通了。吳建設除了規劃東江村的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還讓村委會幹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去看世界,考察了大邱莊、大寨村、南街村、刁崗村、華西村等幾個全國有名的村子。參觀這些先進的走集體化道路的村莊,讓老一輩的村委會幹部都感動不已,宋作英說:“咱們村真落後呀,我對不起大家!”能夠感化最頑固的落後對立麵人物,是吳建設的人格魅力。縣委書記肖粵軍肯定了吳建設作為共產黨員所起的帶領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先鋒模範作用,揭示了隻有走集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才能夠救農村、救農業、救農民的真理。吳建設的集團公司創下了全國新農村建設模範推廣單位的業績,吳建設自己獲得了一張全國“五一”勞模證書。東江鎮也成為全國的“現代農業文明鎮”。吳建設是新農村的建設者、改革者,他走的道路有他的特色,不能強求一律,有利於“三農”工作的,就要給予肯定,作者用文學形式肯定了吳建設的“東江村道路模式”。書的前半部分對東江村的混亂局麵描寫,成了吳建設後麵的土地流轉改革成功的大鋪墊,這是作者的大手筆,不經大難多難,取不了西天真經。
《南風薰》的尾聲出現了祠堂文化,吳建設、莊惠敏、劉光明等人相約回東江村,他們參觀了百家宗祠堂。百家宗祠堂是團結、和睦的象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有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才能長治久安。《南風薰》有“天下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孔子家語》)的天下大同圖景。吳建設的選舉承諾書和選後施為就體現了這個大同圖景。無論是藝術性,還是思想性,《南風薰》在描寫建設鄉村的題材中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上圖為:7月2日由惠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惠州市作家協會、《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惠州市閱客文學院主辦,廣東閱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鄉土文心 東江風流 —吳振堯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上謝棟宇發言。
“凱風自南”(《詩經》),吹彼東江。吳建設的思想行為,仿佛是從南方吹來的清風,它使家鄉農民喜上眉梢(解慍),他帶領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阜民財)。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全麵的。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鄉村展現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都不盡相同。《南風薰》以它特有的風貌,向人們奉獻了一曲振興鄉村的頌歌。